最新新闻

【社会实践】智能制造学子以工匠精神为指引, 与留守儿童共绘“七彩假期”

发布者:jd发布时间:2024-07-09浏览次数:13

新闻网讯(通讯员杨舒情)小小工匠梦,大国工匠情。2024年6月30日-7月9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青心筑梦,‘襄’约未来”实践团走进襄阳市卧龙镇卧龙小学,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目标,开展暑期托管活动。

精心筹备,以责任心为七彩假期保驾护航

实践团在组建之初就确定以“工匠精神”的四个维度为课程框架,在全校范围内招募团队成员,最终确定了7名志愿者参与活动。团队自6月初便与卧龙小学取得了联系,指导老师与志愿者们前后修改方案十余次,才向小学争取到本次实践的机会。实践团学生负责人薛一帆表示:“从制作招生海报、运营家长群、制作安全承诺书再到收集学生信息,长达近一月的线上办公,让我们迫不及待的想要‘飞’到襄阳。”

“维持纪律”、“上下学安全”、“组织活动安全”......6月25日至30日,面对开课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实践团制定了微信群实时汇报、接送点服务以及分组管理等工作预案,并进行具体分工。志愿者吕鸿滨负责微信群的运营,“托管期间我们将会实时反馈小朋友们的学习情况,让家长放心。”

为增强活动实效,智能制造学院专任教师郭阳阳、谢红佳“加盟”实践团,针对课程设计与教学安排对志愿者进行指导,为课程质量把关。“上课要‘因人而异’,做好学情分析”“小学生的课堂需要趣味性。”“课前可以多与学生交流,通过练习题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水平,及时调整教学难度。”......志愿者唐政在老师的帮助下对课件进行了优化,“教学真是一门学问,当老师真是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啊!”

匠心筑梦,以奉献心与留守儿童相约未来

7月1日,托管班正式开班。志愿者们围绕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及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开展了系列课程与活动。

志愿者们各司其职,认真对待每一堂课。董星是一名退伍军人,他讲述了自己的军旅生涯,介绍了大国工匠事迹,点燃了小朋友们对祖国的热爱与自豪;薛一帆从自身角度出发,向小朋友们解答了“什么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都学什么?”、“职教周活动都有什么”等问题,为小朋友们指引更为开阔的人生路;唐政、陈欣彤、黄希茜分别担任数学、英语、语文老师,帮助小朋友们预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培养他们“知识掌握必精益求精”的品质;吕鸿滨等人通过教学经典红歌、绘制手抄报、制作石膏娃娃等形式,带领小朋友们以美育探索工匠精神;胡君设计了各种趣味活动,在寓教于乐中带领小朋友感悟团队协作的意义。

师生齐上阵,助力留守儿童成长成才。郭阳阳、谢红佳不仅对志愿者的课堂教学进行指导还亲自授课。

“襄阳有全亚洲最大、功能最完备的汽车试验场,是大家家乡的骄傲。那么作为襄阳人,大家对汽车的了解有多少呢?”郭阳阳循循善诱,以“驶向未来:从马车到现代汽车的奇妙旅程”为题,讲解了车轮和车的发明、蒸汽机汽车、内燃机汽车以及现代汽车的发明。

谢红佳为小朋友们带来了机械基础的基本原理之“液压传动工作原理”。看似复杂的原理,在她的讲解下变得通俗易懂,“叉车、翻斗车、千斤顶......他们的工作原理都离不开‘液压传动’。”课堂气氛活跃,“原来大学的知识这么简单!”“听懂了,我要回去给我爸爸讲!”......课后,谢红佳还给小朋友们的布置了一个有趣的小作业——自制模拟液压升降停车场,希望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

10天的学习中小朋友们收获颇丰,他们跟随着实践团师生的步伐不仅温故而知新,也在心中播种下了工匠精神的种子。他们拿着制作的爱国手抄报、自制的模拟液压升降停车场、手绘的石膏娃娃等,恋恋不舍的与实践团师生告别。

谈及本次活动感受,“青心筑梦,‘襄’约未来”社会实践团团队成员董星直言受益良多,“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学校暑期实践活动来卧龙小学支教,从开展教学、设计课程到组织协调等实践的过程,不仅帮助了当地孩子们,我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我已经与小朋友们相约明年见!以后我会继续发扬志愿精神,积极参与公益实践,希望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供稿人:杨舒情    审核人:桂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