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洲)在智能制造学院实训中心,机器的嗡鸣声取代了传统的讲课声。4月18日,随着最后一台冻存管激光标刻仪通过验收测试,学院与武汉维他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沉浸式实训圆满收官。这场为期两周的真项目、真场景、真过程、真产品为核心的教学实践,让00后学生们体验了一把工程师的硬核日常。
企业新品变教具,课堂对接产业最前沿
本次实训的载体——冻存管激光标刻仪,是维他智联研发的医疗设备新产品,用于生物样本管的精密标识。智能制造学院将企业真实研发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学生需完成从机械装配、电气布线到PLC程序调试的全流程任务。
“这是把课堂直接建在产业‘起跑线’上。”企业总经理赵信毅表示,“学生接触的是当前医疗设备领域的最新技术规范。”
实训采用“企业工程师+专业教师”双导师模式。维他智联派出4名资深工程师驻校指导,与学院教师共同开发了6个模块化任务包。
“以前课本上的电路图是平面的,而真实的设备安装需要兼顾空间布局和工艺标准,这让我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范响响感慨道。
“学生作品能达到工业级标准,说明‘四真’教学模式走对了路。”课程负责人李渊介绍,该模式已对接武汉维他智联,武汉沅净等企业,与企业正共建“学生实训基地”与项目化教学案例库等。
“这不是模拟,这就是未来工作的样子。”智能制造学院院长朱红在实训课堂上看着学生们熟练地调试激光标刻仪,语气坚定地说,“当职业教育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让企业用即所需,产教融合才算落到实处。学院将持续推进‘四真’模式,引入更多项目,让更多企业产品搬进课堂。”
智能制造学院以“真任务、真产品”重构课堂,企业借“青春视角”优化研发,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咬合。这场“教室变工坊、作业变产品”的实践,既是产教融合的创新突破,更是职业教育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的生动答卷。随着产教融合的不断推进,智能制造学院将继续在教育创新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致力于培养更多符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审核:朱红 责任编辑:娄修明